鑄造工藝設計基礎
時(shí)間:2016/1/23 16:33:20
瀏覽量:466
1、選擇鑄件澆注位置 澆注時(shí),鑄件在鑄型中所處的位置,稱(chēng)為澆注位置。
1)鑄件的重要加工面或主要工作面在鑄型中應朝下。
2)鑄件的薄壁部分應盡量放在鑄型底部或澆注系統下面。
3)鑄件上的大平面應放在鑄型底部。
4)容易產(chǎn)生縮孔的鑄件,應將厚大部分置于鑄型上方。
5)盡量減少型芯數量,并考慮下芯、合型方便。
2、選擇分型面
1)盡量把鑄件的大部分或全部放在一個(gè)砂箱內。
2)應當使鑄件的加工面和加工基準面位于一個(gè)砂箱內。
3)盡量減少分型面的數量。
4)盡量減少型芯的數量。
5)盡量使分型面平直。
3、確定工藝參數
1)加工余量:A.鑄件尺寸公差;B.加工余量等級;C.加工余量數值
2)起模斜度:使模樣容易從鑄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脫出,平行于起模方向在或芯盒壁上的斜度,稱(chēng)為起模斜度。
3)線(xiàn)收縮率:鑄件在固戊收縮時(shí),要引起鑄件各部分尺寸減小。為了使鑄件冷卻后的尺寸與鑄件圖的尺寸一致,需要在模樣上加上鑄件固態(tài)收縮的尺寸。
收縮率=(L模樣-L鑄件)/L模樣×100%
A.鑄件的結構;B.鑄型的退讓性。
4)最小鑄出孔 根據生產(chǎn)經(jīng)驗,在單件和小批生產(chǎn)條件下,灰鑄鐵的最小鑄出孔徑為30㎜,碳鋼鑄件的最小鑄出孔徑為50㎜。
5)型芯頭尺寸:A.芯頭長(cháng)度;B.芯頭斜度。
6)鑄造圓角:制造模樣時(shí),壁的連接和轉角處要做成圓弧過(guò)渡,稱(chēng)為鑄造圓角。對于小型鑄件,外圓角半徑一般取2~8㎜,內圓角半徑一般取4~16㎜。
4、確定澆注系統類(lèi)型
1)頂注式澆注系統:適用于重量小、高度小和形狀簡(jiǎn)單的薄壁鑄件,也適用于頂部補縮的中、小型厚壁鑄件。
2)底注式澆注系統:適用于大、中型高度不大的厚壁鑄件。也常用于容易氧化的有色金屬材料,因為金屬液能平穩地上升而無(wú)飛濺現象。
3)中注式澆注系統:廣泛用于各種壁厚、高度不大而水平尺寸較大的鑄件。
4)階梯式澆注系統:應用于高大、復雜的大型的鑄件。
http://zhuoyuanjixie.com